到現(xiàn)在才買房,被銀行無情地剝奪,是毫無疑問的。但是,不被銀行剝奪,又能怎么辦?錢從哪里來,房從哪里來,有房的感覺哪里來。

需要追問的是,有了有房的感覺,又能怎么樣,就能說明自己富有了,有成就感了,成功了。殊不知,還有遠高于房價的貸款沒有還呢?為什么說遠高于房價呢?因為,要把房貸全部還清,絕大多數(shù)購房者,都要白白地給銀行掏相當于房價的房貸利息。如果房價是1萬元/平方米的話,真正房子到手并償還完了房貸,房價就接近2萬元/平方米了。那么,未來的房價水上漲,能夠趕上利息支出嗎?真的很難說。 為什么房價這么高,房貸利息這么高,購房者仍然不遺余力地購房呢?一方面,總想著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產(chǎn),以向周圍人顯示自己也是成功人士,至少,是有房子的人;另一方面,就是總想著房價也能像過去一樣上漲,從而讓自己也能通過買房,實現(xiàn)財富增值。 我們并不否認,過去的負債買房者,都可以認為通過買房實現(xiàn)了財富積累,獲得了財富的大量增值,有的還成了千萬富翁、幾千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因此,讓很多人羨慕。但是,這樣的人畢竟少數(shù),可以羨慕,也未必需要效仿。如果效仿,會讓房地產(chǎn)市場變得更加不可理喻,甚至變態(tài)。理性,才能讓市場趨于平穩(wěn)。 這也意味著,如果尚未購房的居民,尤其是年輕人,只要經(jīng)濟實力不具備,只要貸款規(guī)模達到利息與房價基本相同的程度,就不要去買房,而是租房,通過租房來解決住房問題,待經(jīng)濟實力具備了,再去購房。不然,會讓自己活得很累,很沒有幸福感和成就感,甚至會對人生產(chǎn)生失望情緒。 所以,現(xiàn)在再通過房貸購房的方式,是不太理性的。只要房貸達到房價的一半以上,選擇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少量貸款的購房者,才能夠選擇貸款。不然,就真正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