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歲末,甬城各家商業(yè)銀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跨年攬儲爭奪戰(zhàn):多款銀行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超過了6%,有的甚至高達12%;多家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將定期存款利率全線上浮到頂。不過,理財專家提醒投資者,對于高收益理財產品不能只看收益不看風險,尤其要警惕結構性理財產品?! ‖F象>>>  多款產品預期年化收益超6%  “兩個月前我買了一款銀行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是5.2%,期限在半年左右,當時我覺得已經很高了。可是這幾天連續(xù)收到銀行理財產品的信息,收益一天比一天高,相同期限的產品收益早就過了6%?!辟徺I銀行理財產品多年的吳女士對記者說,期限這么短、收益這么高的產品,她在今年還是第一次遇到。  隨后,記者來到某家股份制銀行百丈東路網點,發(fā)現該行目前在售的多款理財產品年化預期收益率均高于6%,有4款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達6.4%。在寧波另一家商業(yè)銀行,記者發(fā)現,自12月以來,該行陸續(xù)發(fā)行了23期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均在6%以上。其中有一款結構性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高達12%?! y率網顯示,12月11日,寧波地區(qū)在售的人民幣銀行理財產品中,超過63%的產品預期收益在5%以上,年化預期收益率最高的可達12%;低于5%的理財產品,多數為開放式或保證收益類理財產品。  記者注意到,不光是中小銀行近期發(fā)行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均高于6%,國有銀行的不少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也超過了6%,比如一家國有銀行12月11日發(fā)售的一款保本型理財產品,投資起點為5萬元,投資期限是96天,預期年化收益超過6%?! 《嗉毅y行存款利率上浮到頂  除理財產品外,多家商業(yè)銀行也將存款利率上浮到頂。平安銀行(000001,股吧)官網公告稱,自2013年11月4日起,兩年、三年和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分別上調0.375%、0.425%和0.475%。民生銀行(600016,股吧)總行網站也刊登出存款利率調整表,自2013年9月27日起執(zhí)行,其中兩年期、三年期定存利率分別為4.125%、4.675%?! ∮浾吡私獾剑侵行°y行存款利率上浮較為普遍,包括寧波銀行(002142,股吧)、平安銀行寧波分行等多家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將定期存款利率全線上浮到頂。  一家股份制銀行相關部門負責人向記者坦言:“中長期存款利率的上浮,對銀行來講有一定的資金成本壓力,但在部分銀行帶頭上浮的情況下,為了避免儲戶資源的流失很多銀行只能選擇跟進,希望能夠吸引到更多的存款?!薄 》治?gt;>>  互聯網金融產品對銀行存款造成沖擊  互聯網金融的快速崛起,也讓今年歲末的攬儲“大戰(zhàn)”更顯激烈。據天弘基金前期公布的三季報顯示,2013年6月13日才在支付寶上線的“余額寶”,截至9月底資金規(guī)模已達到556.53億元,客戶數更是突破1300萬,共為客戶帶去近3.62億元的收益?! o獨有偶,今年10月28日,百度金融也推出了與華夏基金合作開發(fā)的“百發(fā)”理財計劃,由于最低投資門檻為1元起購,再加上此前屢屢引起爭議的“8%年化收益率”,10億元的產品申購額度在四小時內被一搶而光。隨后,百度金融又發(fā)布一款名為“百賺”的投資計劃,成立12天后募集規(guī)模也已達到近6億元。  “互聯網金融產品確實對銀行存款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分流了部分資金?!币晃还煞葜沏y行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一個"余額寶"并不可怕,怕的是無數個"余額寶"像雨后春筍般冒出來,高速發(fā)展的互聯網金融將給銀行經營帶來巨大的壓力。”  業(yè)內人士表示,“目前多家銀行集中推出高收益類理財產品,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對當前互聯網理財平臺的一種回應,同時也是維系存量客戶的一種重要手段?!薄 √嵝?gt;>>  警惕結構性理財產品中蘊含的風險  在投資的過程中,銀行理財專家表示,投資者在購買過程中要理性,警惕“高收益陷阱”,特別需要關注產品是否為銀行發(fā)行,是否為結構性理財產品?! y率網統(tǒng)計,11月份共計3207款理財產品到期。在2332款披露到期收益數據的產品中,有2321款產品達到了預期收益率,11款產品未達到最高預期收益率,而這11款收益未達預期的產品全部為結構型理財產品。從掛鉤標的來看,掛鉤匯率的產品占5款,掛鉤黃金的產品占3款;從收益類型來看,8款未達標理財產品中5款屬于區(qū)間累積型產品,3款屬于看跌型產品?! °y行理財人士分析表示,雖然結構性、信托類理財產品最高預期收益率相對較高,但也要警惕其中的風險,這類產品適合風險偏好者,對投資者的專業(yè)知識要求較高,所以,建議一般投資者購買時需謹慎?! 〈送猓y行理財人士特別提醒投資者們,應當對自己的理財行為進行合理規(guī)劃,切勿盲目追求高收益,把握好投資節(jié)奏,便于順利實現理財目標。在認購銀行理財產品過程中,應避免讓“熟人”代填評估問卷,保證評估結果真實可信。(東南商報)